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

24. GCCCD-Jahrestagung

 

时间:                2012117

Datum:                07.11.2010

地点:                波恩

Ort:                      Bonn

 

 

会议报道

Bericht

 

注解:本文最初发表在学会官方网站上。学会的中文正式名称是中国旅德学者化学化工学会。文中使用的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是另一种非正式叫法。学会在历史上没有更改过中文和德文名称。

 

 

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4届年会在波恩圆满结束

 

莱茵河畔,十月的波恩,秋高气爽。为期两天的第二十四届德国华人化学化工学会(GCCCD)年会在友好与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本次年会有德国化学化工学会主办,其承北莱茵威斯特法兰分会承办。本次GCCCD年会继续发挥了德国华人化学学术界,产业界交流平台的作用。来自28个科研机构的学界人士在关于理论化学,可再生能源,纳米材料以及电子显微镜等4个主要的议题展开讨论。大会一共收录摘要19,产生主题报告21,其中邀请报告4场。通过各方的协同合作,本次大会得到了来自德国学术界,工业界的广泛支持,成功吸引了100位来自联邦德国和临近国家的专家学者。

 

27日中午1时,本次年会组委会主席杜红初博士宣布大会开始,中国驻法兰克福领馆教育处主任Liu Xiaolv领事致开幕词。他以切身的经历勉励青年学者要努力奋发,耐住寂寞,自我实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真诚而热切的话语温暖了在座年轻的学术同仁们。随后,来自科隆大学理论化学所的Michael Dolg教授受邀做了题为“Relativistic effects in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for heavy element compounds”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理论计算化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受到了听众的好评。另一个邀请报告在下午,来自德国著名Jülich Research CenterJoachim Mayer教授讲述了关于超高分辨扫描电镜新近的发展情况。他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近年来,一项名为球差矫正(Spherical Aberration)的技术的使用对于扫描电镜技术的性能的提高。这对于各个领域,特别是纳米材料科的发展以及新能源的探索正在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除了邀请报告以外,来自德国不同城市的学者们报告了在有机化学,材料,能源最新的科研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的末了,来自亚琛工大(RWTH Aachen)的Wu Xian 博士给大家带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报告。在这个题为《超浓缩德国化学史》(“A super concentrated histroy of chemistry in Germany”)的报告中,他讲述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的发展。从16世纪的炼金术中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到1669年约翰·约阿西·贝歇尔的燃素学说,再到尤利图斯·利比希的化学实验室;带着大家穿越百年的德国化学发展。专程从德国南部乌尔姆赶来参会的乌尔姆分会会员的柳迪表示:Dr. Wu的报告很新颖,有别于其它的专业报告。

 

在本次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工业界代表的身影。创新是来自工业界的报告的主题。其中朗盛(Lanxess)的Dr. Früh在题为创新在朗盛的报告中陈述了朗盛的全球创新布局。而来自赢创(Evonik)的Dr. Bhatti也介绍了Evonik的创新情况,其中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给大家留下了映像。

 

本次大会何以获得工业界如此广泛的支持?当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大会组委会成员,来自GCCCD北莱茵威斯特法兰分会的张丽军说:中国的发展,吸引着德国化工产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次大会开始以前,德国的化工产业就对于我们合作表达了诚挚的意愿。甚至BASF还希望通过我们的会员网络招聘优秀化工人才。

 

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一些猎头公司的注意:甚至表示,德国工业界越来越多注意到中国籍化学化工人才,他们正在积极开展这一方面的业务。

 

除了来自工业界的支持,本次年会还得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一如既往的资助和支持。大会主席杜红初博士一再对于来自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第二天下午3时,本次大会结束,与会的部分代表启程前往Lanxess 参加厂区参观。年会当晚本次大会召开了理事会议,根据GCCCD的章程,理事会人员保持未有进行增补和裁撤。

 

供稿:高梓尧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Alle Rechte liegen bei den jeweiligen Autoren. Bei Nutzung des Inhaltes ist die Quelle anzugeben.